分类
LAVORATO 当代

当代 | 艺术家贺娟:徜徉在诗与画之间的艺术

贺娟,1985年出生在青海,黄河的源头。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

贺娟是个性格非常安静的女孩儿,善于用绘画精准地表达微妙和细腻的内心感受。她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浪漫的内心世界。

贺娟 天秤座 综合材料 直径 60 cm 2015

贺娟擅长创造一些诗意而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形象。这些由柔软的线条和弧度构成的形态赋予许多简单而精细的事物以生命。

贺娟 白羊座 综合材料 直径 60 cm 2015

她的绘画主要的形象和大自然联系紧密,因此她的作品总是和动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因为这类主题通常将动物视作画面的主体。

贺娟作品 2014

在绘画语言中,她用独有的技巧伟主体形象造型,时常用一些夸张的变形手法。这些艺术手法保证了她创造的各种动物形象以丰富的个性化语言成功地吸引观众的目光。

参展经历:

2005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风景展。(重庆美术馆)
2005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三届学生作品年展。(重庆美术馆)

2006     四川美术学院基础课教学展 (重庆美术馆)
2006     港龙航空中国新锐画家飞扬大奖展并获“最受公众爱戴奖”上海

2007     四川美术学院十一届学生联展(重庆美术馆)
2007     中英“艺术教育与创造能力”教学展 (重庆美术馆)
2007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生作品展并获“优秀毕业作品奖” (重庆美术馆)
2007     《未曾踏上的路》——“X计划”2007年度青年艺术展(上海)
2007     重庆当代新锐艺术作品展 (重庆规划展览馆)
2007     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 (巴塞尔)

2008     第三届当代青年女艺术家邀请展 (重庆美术馆)
2008     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
2008     艺术北京 (北京)
2008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
2008     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 (上海)
2008     台北艺术博览会 (台北)
2008     华氏画廊贺娟个展 (上海)

2009     2009“我们”首届黄桷坪年度展 (重庆)
2009     香港艺术博览会 (香港)
2009     第11届全国美展重庆展区 (重庆)
2009     09上海艺博会 (上海)
2009     重庆首届双年展(重庆)

2010     2010年香港艺博会(香港)
2010     上海艺博会(上海)
2010     贺娟新作展(琢璞艺术中心 台北)
2010     “一心一德”蓝顶与时代奥特莱斯合作展(成都时代奥特莱斯)
2010     四川美术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展之“黄漂展” (重庆)

2011     2011年上海艺博会(上海)

参考:

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st/exh_tp/476bzxs/570asBll
http://www.xlysauc.com/auction5_det.php?id=23876&ccid=248&n=707
https://www.artsy.net/artist/he-juan-he-juan?page=1&sort=-partner_updated_at
http://artand.cn/artid/128311

分类
当代

当代 | 插画家文那:墙壁上的奇异神灵世界

插画家文那在创作
插画家文那在创作

文那善于用笔画创造充满人物的幻想世界。她的壁画拥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张力,渐渐以此在国内外市场扩大了知名度。

尽管文那在大学期间被西方绘画和插画深深吸引,但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始终是她创作的根基。

从清华美院毕业后,文那结束了在一家国有报社当插画师的工作,转而做起了自由艺术家,专注壁画,雕塑及其他各类型的创作并与她的原创绘画和天神等人物紧密结合,后者在她的笔下身穿色彩鲜艳而华丽的服饰,正是腾云驾雾的形象使人想起中国传统神话故事。

文那《Shaxixi Sadness》大理
文那《Shaxixi Sadness》大理

2010年,文那在景德镇三宝村完成了她的第一幅彩色壁画作品,著名陶瓷艺术家李见森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三宝国际陶艺村,后者受到许多国外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喜爱。在此文那自然而然地结识了许多人继而创作了很多出众的壁画,因此而渐渐以壁画家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

现在文那在三宝村创作的壁画已经褪色,有一面墙甚至被拆除,但她觉得这才是壁画特有的魅力。“我喜欢在自然成型的物体表面或建筑外墙画画,这样壁画就能随着时间产生变化,就像它们有生命一样。”

近年来,文那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在国外创作了近100幅壁画作品。

在意大利的一个山中小镇上,文那在那里创作了一幅壁画,里面有两个由她创作的半人半神人物“牵山和照海”,在她的想象中,牵山是一个拥有连接众多山峰的绳索的神,“想象一下用一根绳子拉动所有的山峰,一个能够轻松的运用自己神力的女神会拥有用之不竭的力量。”

照海代表着海,因为艺术家有一天看到了一束月光在海面上的倒影。“沉静在这个景象中,我问自己会不会有一个神每天为人们照亮这宽阔而黑暗的海面。

文那《奇境漫步》上海
文那《奇境漫步》上海

2017年,在她位于上海的个展“奇境漫步”期间,文那与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合作庆祝11个新展厅的开幕,整个空间用典型的巴黎城市景观为背景。

参观者们在文那创作的空间里被引向一个长廊形状的“地铁站”,两边分别绘制了许多风格奇异神,妖精和其他神话般的生物。

文那《奇境漫步》上海
文那《奇境漫步》上海

就像这些超现实的“爱马仕”风格一样,她创作的形象来自于她童年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的汲取以及对想象力的充分释放。

文那创造的“中国神仙”逐渐在中国艺术圈里变成了一系列的文化图腾,“我没有学过中国传统绘画,所以我用毛笔的方式和用不同钢笔的方式一样,并且我也不太在意使用什么材料,只要有可以画画的平面,我就会去画。”通过墙上绘画,文那发现原本平面化的图像好像被赋予了立体空间的维度。

文那 壁画
文那 壁画

文那
文那

创作经历:

2010   景德镇三宝村壁画
2010  “牵山与照海”,意大利
2010 “九首歌与黑暗地图”松江,上海
2013 “数不清的地图” 北京
2013 “Shaxixi Sadness”,大理,喜舍酒店
2014 “Wen of the Scriptures” ,毛里求斯唐人街
2015 Pictures of the UGC cinema,里昂,法国
2015 “Map of the pearls”,新西兰
2017   “奇境漫步”艺术,上海

References:

http://www.sino-us.com/250/15335695086.html
https://kknews.cc/culture/4p6zqog.html

分类
当代

当代 | 艺术家蒋鹏奕:城市景观里的时间痕迹

艺术家蒋鹏奕
艺术家蒋鹏奕

蒋鹏奕1977年出生在湖南,1999年毕业于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他运用摄影为主要媒介来影射身边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不明确的话题和故事。这些摄影作品实时上反应了中国社会、政治和宏观心理等的变化。

蒋鹏奕对时间的流动性及其对社会的作用很感兴趣,特别是北京的城市景观以及未来数十年内它们可能产生的变化。他在创作中常运用缩时摄影和物质的自然消解并隐藏人为痕迹。在作品《不被注册的城市》(2008-2010)系列中,蒋鹏奕收集建筑物微缩模型放置在废弃建筑中并拍下照片,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看法。

蒋鹏奕 不被注册的城市 2008-2010
蒋鹏奕 不被注册的城市 2008-2010

通过暗喻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当代事件,这些摄影作品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传达着强烈的信息。

蒋鹏奕 不被注册的城市 2008-2010
蒋鹏奕 不被注册的城市 2008-2010

蒋鹏奕 不被注册的城市 2008-2010
蒋鹏奕 不被注册的城市 2008-2010

他的早期作品以城市景观和数码编辑为主,慢慢开始关注无生命物体的内在微观世界,这些物体在作品中以超现实图像的方式被呈现,即存在于日常生活物品中的自然光源。这些物品的存在看起来很壮观因为它们被自己的光彩照亮,但家庭功能却消失了。

这些图像和功能的消失似乎暗示着我们与日常物品的联系在慢慢消解,而艺术家正是试图揭示每个物品的独立存在性。

蒋鹏奕 自由之物 2012
蒋鹏奕 自由之物 2012

在系列《自由之物》(2012)中,蒋鹏奕用荧光粉和融化的蜡作出带荧光的物体,像微缩的星球;将蜡和荧光粉的混合物琴岛在物体上并用慢快门拍摄次过程。最后在摄影图像中,物品原本的功能被隐去了,留给观者一种消解的意味。

蒋鹏奕 自由之物 2012
蒋鹏奕 自由之物 2012

蒋鹏奕 自由之物 2012
蒋鹏奕 自由之物 2012

参展经历:

2008 – “Que Vive?” 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家双年展,莫斯科,俄罗斯
2009 – “程然、蒋鹏奕:沉静与远离”,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0 – “蝴蝶效应”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1 – “Be natural Be yourself”, Frac des Pays la Loire establishes Regional d’Art Contemporain, 南特,法国
2012 – “No Exit – Urban Space”, 赫尔辛基摄影双年展,赫尔辛基,芬兰
2012 –“建筑摄影——中国制造”, MAKK, 科隆, 德国
2013 – “REVEL,”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中国
2014 – “中国当代摄影:2009-2014”,民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 “陌生的亚洲: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 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 “China 8 – 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 on the Rhine and the Ruhr”,兰布鲁克博物馆,杜伊斯堡,德国
2015 – “China 8 – 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 on the Rhine and the Ruhr”, 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摄影之后:闪退的灵韵,泰康空间,北京,中国
2016 – “真实的假象”,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 – “真实的假象”,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

蒋鹏奕已多次获得摄影类奖项,如2011 意大利维罗纳博览会 ALETTI 摄影奖,法兴银行中国艺术奖 评委会大奖2010,以及首届三影堂摄影奖 – 美国特尼基金会奖2009。

参考:

https://www.artsy.net/artist/jiang-pengyi
http://www.shanghartgallery.com/galleryarchive/artists/name/jiangpengyi
https://blindspotgallery.com/artist/jiang-pengyi/
http://www.aikedellarco.com/artist.php?id=141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 China New Video Multimedia Exhibition- Anren 2018.5.13-2018.6.10

中国新影像:2010年以来的新态度

展览日期:2018.5.13-2018.6.10
开馆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展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迎宾路2段-319号

邱黯雄《新山海经三》  水墨动画 30’00’’ 2017

2018年5月13日,“中国新影像:2010年以来的新态度”将在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开幕。此次展览由吕澎担任总策展人,蓝庆伟、时玉玲、宋振熙为联合策展人,分别邀请来自全国的近30位影像艺术家参展,希望通过展览的呈现,梳理自2010年以来中国影像所呈现出的新态度。

《Nimbus 2015》 施政 13’51” 2015
余果《长焦摄像师》 数字录像 10’15’’ 2017
田晓磊 《创造》 单屏录像 5’30” 2015
程然 《狂人日记:纽约》彩色 有声 单屏高清录像 5’11’’ 2016

分类
当代

当代| Zhen Shi -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风景

摄影艺术家 Zhen Shi

Zhen Shi 是一位摄影艺术家,1989年出生在山东。

她分别在北京和法国昂热生活过一段时间。在巴黎完成学业后正式成为一名摄影师。

Zhen Shi的作品兼顾画面的美感和叙事,主题多变,包括现实和记忆的固有关系,个人身份议题,社会学等。目前已完成并出版多部系列作品,包括摄影、书籍和影像作品,其中“Kwei Yih”和“旧物的记忆”是最重要的作品。

“Kwei Yih” 是一个融入很多艺术家个人经历的作品。 Zhen Shi 说,经过多年离家的奔波,我发现自己陷入一种焦虑和虚弱,急切地想要找到一种归属感。

Zhen Shi 《Kwei Yhi》
Zhen Shi 《Kwei Yhi》

我2012年开始做这个计划,那时我需要对未来作出选择,但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作出如此多的选择。我去了中国西北边境,那里没有人认识我。一年后,我去了西南边陲,试着去重新定义一些东西: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最后我发现这些年我在寻找的东西其实是“如何接受一个众多存在之间的自己,一切的身份认同和思乡情结都朝我涌来。再次看来,”Kwei Yih” 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而是关于回忆,想象和自我安慰。

Zhen Shi 《Kwei Yhi》
Zhen Shi 《Kwei Yhi》

所有的遭遇带着不可思议的可能性闯进生活又消失。所有的记忆都会褪去。但是无论何时我想忘记它们总会留下一些碎片来唤醒某些人的习惯,或者一些零碎的词和句子。这些是我想记录的东西。

Zhen Shi 《Kwei Yhi》

2015年她开始了“旧物的记忆”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份发现于布鲁塞尔跳蚤市场的旧报纸。作者是一个名叫 Laure Lorthioire-De Mot的女士,讲述了一家四代人从1872年到1954年发生的故事,展示了很多信件和图片。于是她决定用一本摄影书来讲述这个故事。

Zhen Shi 《旧物的记忆》
Zhen Shi 《旧物的记忆》

由于对这个故事越来越感兴趣,她找到了作者Laure Lorthioire-De Mot女士的曾孙,另外也找到了Christine,并将毅他的经历为主线构思她的第二本书。

参展经历:

01/2017 – Festival Circulation(S), 巴黎,法国
01/2017 – Espace Emergency,沃韦,瑞士
10/2016 – Les Confrontations Photo, 热克斯,法国
09/2016 – Photobook Week Aarhus, 奥胡斯,丹麦
09/2016 – 谷仓当代影像馆,兰州,中国
08/2016 – Art Book in China 艺术书展,上海,中国
07/2016 – BYOPaper, Night Of the year,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法国
07/2016 – White Gloves Corner with Leboudoir 2.0,阿尔勒,法国
07/2016 – The 2016 Book Awards,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法国
04/2016 –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11/2015 – 连州影展,广东,中国
08/2012 – 第一节中国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上海,中国
07/2012 – Galerie Arlatino, 阿尔勒,法国

参考:

http://www.shi-zhen.com/accueilhttp://photographyofchina.com/blog/zhen-shihttp://confrontations-photo.org/2016-zhen-shi/https://www.facebook.com/zhen.shi.3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mCBUde9Vg/

分类
当代

当代 | 熊亮:在水墨的“静”与“狂”之间

今年3月,中国原创绘本作家,台湾开卷最佳童书奖得主熊亮来到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在一场别开生面演讲中,与各国师生分享了他几十年创作道路上的心得。

艺术家熊亮

近几年熊亮更多是和他的绘本一起走进大家的视野。而这一次不远万里到来,要聊的是他对中国传统艺术实践的感悟。

熊亮从小练习中国传统绘画,到今天已四十余年,但他却在演讲一开始就说,这么多年的练习和实践,也没有我近两年学中国功夫得到的感悟来得深刻。功夫里面讲的“空”,是种无我的境界,放到艺术创作里,就是脱离“我”的角度,忘掉“我想”,“我要”,开始真正的感受周围的一切,找到“通感”的途径。

ART百觀: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庞大框架和当代艺术极具个性的表达之间的矛盾,您是怎么处理的?

熊亮:传统艺术强调“规则”,艺术家需要一套标准来做评判他们的创作。我认为处在这种矛盾当中是有益的。我们不是困扰其中,而是通过观察和思考看到这种不同到底来源于何处,它的本质是什么。比如我们不难理解,这种矛盾,也就是传统和当代艺术的脱节中间其实有很多历史原因,当我们多角度通观整个过程的时候,就能知道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怎么去做。所以我们其实是在这个矛盾里找到前进的动力。另外,正因为很多人觉得中国的艺术是趋于典雅的,悠远平静的,就像我的一些跟节气有关的作品,而在其他作品中的笔触都反其道而行之,常常是非常疯狂和激烈的,就是不想一味延续固化了的语境,同时也融入我自己的个性特征。我特别赞同今天在座的一位学者说,你一定要大胆地砍去所有你认为不对的,保留下来的就是能最直接地触动你的东西。

《小石狮》

ART百觀: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您在这种矛盾里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吗?

熊亮:可以这么说。其实我认为创新的可能性非常之多,中国艺术家比较容易被前人所创造的东西束缚。所以说不一定去强调创新,而是需要明白如何不受前人束缚,这样以来你就能发现,可做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是我个人成长的过程,当我能够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处于一个开放状态,我会接收到很多信息,它不只是在传统艺术这个“象牙塔”里面去获得感受。

ART百觀: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您是如何选择保留和摒弃的?

熊亮:说到“摒弃”,并不是否认传统。举个例子,唐诗宋词在我看来是美的,但我觉得它不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因为那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者说一种特定的理想抱负,出发点是个人,并未拓展到更广阔的视角。但先秦文化就不一样,当他们谈音乐,就是在谈声音的艺术本身,不会像唐宋文人一样处在某个集体理想的范畴中,后者更关心自我远大抱负能否实现。当然它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否认,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自然而然被那个时代所局限住。说到底,中国艺术应该有一条更独立的道路。

《寻暗集》

ART百觀:在这个不断摒弃的过程中哪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

熊亮:始终不变的就是毛笔和线条以及它所承载的精神。

ART百觀:脱离国内比较普遍的美术教育模式对您创作的影响是什么?

熊亮:我从小就有机会在自己的画室里感受创作,比起有老师手把手地教,虽然会产生很多的错误,但我觉得一个自由的创作氛围更重要,而且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收获更多。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整理出一套法则,比如做绘本,对画面结构的把握,对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偏好和对书本制作的过程,甚至是绘本书名的语法结构等等,我都回去做非常精细的研究和学习。

ART百觀:关于国内美术教育,能分享一些您的感受吗?

熊亮:我们中国的美术基础教育的体系有很多问题,它的方向不够明确。我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也在其他美院做研究生导师,会看到比如专攻中国画的学生,却需要先学习西方绘画基础。考试采用的素描和色彩模式,在早期的教育理念中,确实可能起到某种变革作用,但在今天看来,这套学习方法和中国传统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一套特有的体系,并不是一种基础教育方法就能涵盖全部的。所以我一直都不断在教学上做新的尝试和探索,不论校内或校外,都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希望找到一条更好的途径。

《二十四节气》

ART百觀:是怎么开始儿童插画创作的?

熊亮: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中国的绘本这一块领域还没有形成规模,而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绘本,市面上更是绝少看到。由于我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刚开始画的人物都是西方人的形象,但我从小又是画中国画,所以就想到尝试用绘本的形式讲中国的故事。另一个是说,不管做什么题材,思维结构会逐渐变化,我发现我逐渐把绘本变成了图像诗歌形式,并且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完全沉醉在里面。

ART百觀:相比艺术创作,绘本的创作对您来说有哪些不同?

熊亮:从绘本的绘画形式上来说它是无法满足我的,这点毫无疑问,你看我画画的时候会追求一种极致。但绘本不能这样做,所以我就把乐趣放在讲故事本身上,暂时脱离一个画家的状态。

《京剧猫》

ART百觀:您在创作过程中如何面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当代性探索这个议题?

熊亮: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其实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每个人的层面和角度不一样。个人而言,其实我没有任何属于当代艺术或绘本创作或者其他领域的身份,我关心的是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关心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由于我的绘画完全是属于东方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我并不主要关注它如何得到其他文化的承认,因为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它需要在当代艺术,在商品,在大众文化比如电影、戏剧、绘本、小说等等的形式中找到它的表达方式,去与外界沟通,能沟通的就是文化,无法沟通的就成为传统。我们可以把传统作为交流和学习的桥梁,但它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寻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