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在博物馆 传统 古代 传统

斗拱博物馆 | 佛宫寺释迦塔:世界三大奇塔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同时又有美称–斗拱博物馆

2012 年 11 月,佛宫寺释迦塔被列入中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pagoda 佛宫寺释迦塔

释迦塔总高 65.838 米,平面为八角形,每面三间。释迦塔整座塔由木头以及中国传统木头工艺–榫卯进行构建,其中未曾使用任何一颗钉子。台基平面基本方形,各转角处有石角兽。塔共有明层五层,暗层四层。

也就是说,如果游客从外部看的话明面上可见为五层,而内部实际可数层数为九层。

释迦塔内部结构图
图源“超级乡村研究所”

佛宫寺释迦塔的工艺

释迦塔作为纯木结构楼阁式塔建。其建筑设计承袭了汉唐后,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古代技艺,并且大量使用斗拱结构。

斗拱(在柱顶和横梁之间插入支架的系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全塔共用斗拱54种,而且每个斗拱都有不同的组合形式。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释迦塔的设计精密度很高,有巧夺天工的美称。

dougong 佛宫寺释迦塔部分斗拱

总的来说,释迦塔既做到了融合中国传统民族特征,也将佛教宗教文化完美结合其中。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榫卯

首先,榫卯中式木质器物连接的结构,突出部分名为榫,凹陷部分则为卯。而榫与卯之间相互紧密相连,从而得到一个稳定的结构。

榫卯是中国木匠的必备技艺之一,通常用来制作古代家具或打造古代建筑。同时,榫卯是通过将榫与卯两个部分进行拼接,而并不是用钉子或胶水从而达到环环相扣并严丝合缝的紧密贴合。

榫卯动图,释迦塔构成原理

这便是佛宫寺释迦塔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

佛宫寺释迦塔与其文物

释迦塔中共有佛像26尊。塔内的壁画皆为彩绘,共计约646平方米。

在塔建隔层中发现的匾额与楹联共计51块。而其中更是发现了160件辽代文物,包括佛像内的佛教经卷,舍利佛牙以及佛像等。

佛宫寺释迦塔修建年表

除了在塔中发现的辽代文物外,还有许多再后代修葺过程中增添的各种附属文物。

比如明万历年间(1579年)置于塔南侧的铁幢;明天启年间(1622年)建于钟楼内的铁钟;以及建于明朝时期的铁狮与石狮各一对。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公寺寺院中,释迦塔位于佛宫寺殿前。

寺院中存在历史遗址8件,分别为一座木牌坊;位于释迦塔前的一钟楼,一鼓楼;释迦塔;正殿–大雄宝殿;殿旁左右分布的两座耳房;以及殿与塔之间的一座牌坊式门楼。

Rendering of the sakyamuni pagoda site 佛宫寺释迦塔想象渲染图

佛宫寺释迦塔的发现

经历40多次地震与战争期间的200多次炮击仍屹立千年。但由于塔身结构经过长时间自然环境的侵害以及构件的老化,导致了如今塔身结构变形的情况。

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佛宫寺释迦塔在近代的事实发现者便是他。

梁思成与释迦塔

有人曾评价过,“如果不是梁思成找到了应县释迦塔的建筑实体,可能人们永远也不可能读懂《营造法式》这本古人留下来的天书。”

而《营造法式》正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上面清晰地记载了释迦塔中的部分设计构造。

1932年,梁思成看到了一份日本学者书写的关于中国北方的考古报告,报告中便明确写到了这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

梁思成友人莫宗江于释迦塔前的照片

基于梁思成对于古建筑的探求,以及后来为编撰《营造法式注释》作准备。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对于释迦塔的考察。

经过梁思成与友人长时间的考察,1935年,绘制出了释迦塔的近代手绘图。这幅手绘图以及考察内容为现在对于释迦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

刘燕,《佛宫寺释迦塔》翻译实践报告

黄小殊,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整体性保护研究

Image source National Geographic China

其余图表均来自网络与硕士论文

陈明达,《应县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