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冯冰伊-时空交织下的世界

冯冰伊,1991年出生于宁波,2009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2011年进入实验影像工作室。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并取得优秀毕业作品金奖荣誉。2015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纯艺术(Fine Art)专业并取得一等荣誉硕士(MA with Distinction)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年轻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哲学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她的作品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引领着艺术创新的新潮流。作为国内备受关注的年轻实验视觉艺术家之一,冯冰伊的作品一直以其细腻清新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空间绘画形式而著称。

冯冰伊是一位在视觉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青年艺术家,她的艺术哲学深受影像艺术和电影的影响,使用介于两者之间的视觉语言,作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冯冰伊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记录,更是用诗意的语言构建自信的叙事空间的过程。

从浪漫主义出发,从人与宇宙的巨大联系出发,再回到人与宇宙相互联系的自然,以及作品之前观众之间最有形、最可感知的联系。面对充满个体虚无和群体对立的当下世界,面对2020年的危机,冯冰伊希望用她对宇宙的好奇和钦佩,把人们带回同样宁静和充满希望的星空。

空中剧院 - 世纪末的印象主义者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CONJURER,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冯冰伊的特点是运用介于影像艺术和电影之间的视觉语言作为表现媒介,通过诗意的语言构建自我感知的叙事空间。她的作品清楚地感知到文本与图像之间关系的深化。通常,它以文本作为创建的起点,通过文本的注释和解释找到逻辑突破,重写并重新排序。这种创作方式使冯冰伊的作品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空中剧院 - 侏儒与巨人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DWARF AND THE GIANT ,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此外,冯冰伊还十分重视空间、文本和叙述之间的不同可能性对视觉语言的影响。她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视觉装置、摄影和动画,这些都为冯冰伊的艺术理念的呈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空中剧院 - 非凡的幻觉 THEATER IN THE SKY - EXTRAORDINARY ILLUSIONS,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冯冰伊的艺术风格独特而明确,她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冯冰伊懂得用一种亲切的目光去观察和解读世界,并通过作品传递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她的作品不再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抽象符号,而是通过具体的图像和不同图像的并置来简化“讲故事”,并使其成为一种“再现”形式。这种类型的“再现”不是简单地模仿或复制现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阐述和创作,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场景、语境或历史中隐藏的真相。

冯冰伊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时空交织感,艺术家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一个与时间和空间交织的世界,让公众在作品的视觉中有无数可能的时刻。

空中剧院 - 日蚀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ECLIPSE, OR THE COURTSHIP OF THE SUN AND MOON,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这种时空交织的感觉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而奇幻的色彩,给人一种置身于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的感觉。

空中剧院 - 梅里爱的魔术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UNTAMABLE WHISKERS,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近作包括:个展《She Walks in Beauty》《愚者黄金》《冷事实》(千高原艺术空间),《你一生的故事II》(剩余空间)。主要群展《你一生的故事I》(长征空间,北京),《太平广记》(红砖美术馆,北京),《可善的陌生》(UnArt中心,上海),《天涯芳草》(特拉华当代艺术馆,美国),《退浪》(赫尔辛基影像艺术节,芬兰),柏林PANDAMONIUM又一次发声——来自上海的媒体艺术(Pandamonium——Media Art From Shanghai)。

Sources

冯冰伊 千高原艺术空间

人物| 冯冰伊:时空交织的世界 

冯冰伊:冷事实

你一生的故事II | 冯冰伊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冯至炫-符号与文明

冯至炫,1993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15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成为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目前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生活和工作。

艺术家冯至炫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经历不断激发灵感,他的作品利用隐藏在日常情节中的材料进行历史行动,在非虚构的物质层面上唤起文化共鸣。文化元素从高度个性化的物质形式中显现出来,转化为历史和即兴叙事,创造了一个超越单一时期和特定地点的游牧群岛文明。

冯至炫:《穿越宇宙的远征》,安全岛钢制模具、铝制浮漂球、锰钢、锂基润滑脂等,6×8×7米,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及没顶画廊提供)

他的雕塑装置总是表现出张力,动态地混合了神话、装饰、探索和空间想象等元素:对他来说,材料是文化的粘合剂,也是他过时的自我审视的结果。

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对当代城市环境和非人道生产的反抗痕迹,在创作和游牧展览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一种自主结构的垂直体验,在温泉行业废墟中收集遗迹的同时,培养出人类想象的生态系统。

冯至炫:《对绝对精神的仰望》,波块钢制模具、气块砖、诱鱼灯,2.5×2.1×3米,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及没顶画廊提供)

冯至炫的艺术作品以其对材料的独特探索和创造性运用而著称。它熟练地使用各种当代材料,如铝基架、冰箱用阻燃聚氨酯绝缘体等,创造出充满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艺术作品。

冯至炫:《野牛风铃》,铝制野牛龙骨、铝制铰链、不锈钢鱼竿、牛眼轮、硅酮胶等,8×3×7米,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及没顶画廊提供)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对材料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全球本土化时代的独特见解。

对于冯至炫的创作手法来说,他充满了即时性和随意性。

他不执着于“独特”的概念,而是不断地推广一种新工艺,发现一种新材料,寻求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为了摆脱奇点的控制,他决定像游牧民族一样旅行和创造。

他从家乡温州的土地开始,在那里,渔民用来捕鱼的导波块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走到主流视角的边缘,触及巴拿马文明和美洲原住民的结构;他穿越了流行病的破坏和缓慢的社会状态,这给他带来了对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的思考

这种游牧的生命之旅,代表了冯至炫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奠定了他对当下的不断关注、对领域的拓展和当下艺术观念的基础。

在惠特曼的诗歌中,诗人将不同的物体堆叠在一起,在它们之间创造出微妙的联系,冯至炫在创作中也实践了这一点。

冯至炫:《如何屹立一座巨大的柱状雕塑》,铝制基站行架、冰箱保温聚氨酯阻燃剂、来自当地生态的剩余物,20×15×14米,2022年(图片由艺术家没顶美术馆提供)

你可以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听到,那里有很多小实验。冯至炫还收集了许多小材料和许多小雕塑。他的工作方式是不断推进一种新工艺或发现一种新材料,一种新的创造性方法。冯至炫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工作,这些成果会散落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

他说,如果他必须呈现一个作品,他会把它们放在一起,把不同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希望在改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东西,或者去除材料原有的功能,然后手动介入一些与艺术家自身相关联的自我感受,或者艺术家在他原有的编辑线或机械化过程中的感受。

至于材料的选择,冯至炫喜欢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他认为材料背后一定有文化属性,也认为这个文化属性是最强的。

因此,他雕塑装置中的张力也源于他的自我力量,这种力量不断渗透到财富中。

他喜欢将神话、装饰、探索和空间想象等元素动态融合,呈现出一种超越单一时期和特定地点的游牧群岛文明。这种文明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也感受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与碰撞。

艺术家与他的作品

冯至炫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展出,如“罗坦特宫”、“北国山水”等个展,也曾在“幻像”、“奥托神仙下海”等集体展览中展出。他的作品还参加了国际艺术展,如德国的展览“一辆卡车停在双树旁的草地上”,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国际影响力。

Sources

2022年鉴艺术家访谈 | 冯至炫:文明、符号、纪念碑

新人登场 | 冯至炫、钟慰过往创作介绍

冯至炫:支配者

冯至炫 | 第八届『明天雕塑奖』入围艺术家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陈轩荣-浪走青春,崇尚自由

陈轩荣,1991年出生于福建漳州,是一位在当代艺术领域崭露头角的艺术家。

陈轩荣,2010年至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6至2019年攻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王华祥、尹吉男,参与编纂中央美院版画系系史,获得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陈轩荣的艺术语言通常是以亚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总体特征或局部现象作为背景切入点,继而以涂鸦的方式在画布上进行个人意图的自我戏谑和输出。他的画面中反复出现的视觉图示及某些不确定的文本要素,暗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环境的反思与调侃。

陈轩荣作品

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混搭着奇异的符号的指示游离,而画面基调的终端呈现却始终是艺术家对绘画语言的提炼和现实的察观态度,就像是基于现实的魔幻。

符号与涂鸦

陈轩荣的作品中最为明显的力量便是使用大量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配色,来匹配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思考。靓丽的用色总是鲜活的,矛盾的,这样的力量正如他关注的当代社会中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对自由、个性和包容的追求,是鲜艳的,冲击的,混乱却有力。

而不被国人接受的“街头涂鸦”,也正象征陈轩荣在自己的视角下表达着每一代更迭中必伴随而来的冲突和叛逆。

作品及艺术理念

《G1.0.1.8》与《G1.0.2.7》:这两部作品是陈轩荣在2016年创作的无系列作品。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展现了艺术家对流行文化和亚文化的独特理解。通过细腻而富有张力的笔触,陈轩荣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场景与涂鸦

《如父如子》系列:这一系列作品是陈轩荣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深刻反思。他通过描绘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日常互动,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同时,陈轩荣也通过作品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变迁和个体成长的困境。

陈轩荣作品

涂鸦系列

陈轩荣对涂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涂鸦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街头涂鸦的多样性和创造力,更蕴含了艺术家对城市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从他的作品中,陈轩荣寻找到了表达自我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新途径,我们可以听见从废弃街区里传出的呼喊,看见喷漆与喷漆之间,那些隐藏不住的对自由的表达。

涂鸦作品

艺术的魅力在于无休止的对既定成熟的惯性思维或经验进行有氧颠覆和重塑编排,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节点在个体认知转换过程中可能获得某种相关性提示的身体语义及心理结构,反应等要素。陈轩荣对于绘画观念、概念的掷出和抛问也是对自我的质疑、否定或者肯定,他通过艺术作品在解构自我和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则为个人与社会场域关系确立提供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和自由性。

艺术成就与荣誉

陈轩荣曾于上海昊美艺术酒店、台北当代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及驻地项目,并先后参加北京时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明圆美术馆等重要展览。此外,陈轩荣还为路虎揽胜极光设计了联名艺术汽车,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在国际展览中展出,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和认可。

Sources

陈轩荣作品

陈轩荣|Roy.XR.Chen

陈轩荣 当代前瞻型艺术家

访谈 |“游牧的景观——80后的绘画” · 陈轩荣:在城市中寻找涂鸦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胡昀-一切都一样

胡昀,1986 年出生于上海,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墨尔本和上海。

胡昀的作品包括绘画、水彩画、表演、录像和装置。胡昀擅长把不同人物和故事的经历调动起来,把过去的各种素材重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因此,艺术家和观众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艺术家的每一部作品。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预先确定的、相互关联的共同主题。

《无题(棕榈树 )No. 2》,纸本水彩,76.5 x 56 cm,84 x 63.5 x 7 cm (带框),2014 / Hu Yun, “Untitled (Palm No. 2)”, watercolor on paper, 76.5 x 56 cm, 2014

胡昀本身主要从事建筑结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与自然密切相关,有些作品关注植物和昆虫等元素,而另一些则围绕自然现象展开。胡昀怀着一颗怀旧的心和对观众的警示态度,关注自然,他将简单的概念和元素融入作品中,转化为简单的形式,创造了丰富的体验。他喜欢以有趣或有趣的方式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

《无题》,马鞍,瑜伽垫,尺寸可变,2016 / Hu Yun, “Untitled”, saddle, yoga mat, dimensions variable, 2016

胡昀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简单而质朴的美,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给人一个真实的快乐和安全感。它倾向于以一种平静与平和的感觉来改善社会,而不是用一些艺术家强大的创作方法。

胡昀的艺术作品

“宝箱”(素描),装置,100x80x80cm,木板,丝网印刷,彩色,2012

“宝箱”(素描),装置,100x80x80cm,木板,丝网印刷,彩色,2012

在胡昀2008年的作品《一切都一样》中,房间中央的柱子看起来和他没有什么不同,以肉眼无法分辨的极其缓慢的速度在我们面前安静地来回移动。巨大圆柱体每一毫米的运动都成了一个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像一首诗一样慢慢展开。

胡昀的新系列更多地关注自然史研究,以获得新的艺术反思。展览“神秘花园一号:江边”围绕着一种中国特有的动物展开。这种山鸡,也被称为长尾白母鸡,在李贞的《物质媒介黑帮》(1586)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19世纪初。19世纪,和东方其他独特的动植物一样,它是由一位在东印度公司工作的名叫约翰的茶艺大师发现的。这条河(1774-1856)是第一条引入西方的河流。在他每年的广州出差期间,里弗斯委托当地画家创作各种动植物插图,收集动植物标本和种子。胡云的作品以各种叙事线索为基础,试图重构历史信息、传说和个人经历。

《神秘花园二:里弗斯的雉鸡》

当好奇的英国人在上海附近猎杀这种珍禽时,他们发现它“总是快得看不清……”正是这短短的一幕激起了西方人的好奇心,创造了一个传说,一个故事。正如这位艺术家所说,“历史总是隐藏在无形之中,我们通过不同的记忆、经历和理解来观察、搜索和推测。”

《神秘花园二:里弗斯的雉鸡》

胡昀参加了第六届新加坡双年展(2019)、第十一届广州双年展、第四届广州双年展、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他的作品还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等机构展出。他的个展包括201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微观景观”;“我们从未离开”,西安组委会,西安,2017;“叙事病”,艾可,中国上海,2016;“小心处理”,艾可,中国上海,2013;“我们的祖先”,歌德开放空间,中国上海,2012;“自然中的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伦敦,2010年。

Sources

AIKE 胡昀

HU YUN: MOUNT ANALOGUE

胡昀 展览

“进化:惑”于元•空间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