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代 当代 艺术家

当代 | 苏新凭: 艺术, 我 的生命

苏新平观点

苏新平,内蒙古中部济宁人,今乌兰察布市人。1960 年代的人口只有 30,000 人左右。在今天看来,它只能算是一个小镇,一个土坯房,还有几栋楼。

1977年1月,我应征入伍。军队规定新兵必须在公司培训一年,第二年只能从事与绘画有关的工作。

在公司住了半年的一天,晚上读书看报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招生的消息。在报纸上,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苏兴坪 军事艺术

苏心平决定报考武艺,于是去找军长谈谈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得到了普通士兵不能报考的答案。这种回答很难打动我。那个时候,军人上大学只有一种方式,就是退役。

Chinese works

退伍后,我到济宁市文化中心工作,能够全身心地复习。五月,正是大学招生和注册的日子。

我能选择的专业学校只有天津美术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

内蒙古属于华北地区,当时国家规定不允许跨地区考试。

至于我为什么选择版画艺术家作为专业,我觉得可能是理解上的问题,因为我在军队里画过很多黑白插图。我认为黑白绘画只是一种版画。

海外生活

198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当时美术学院的学术氛围无与伦比。你只能从我的同学和同事那里看出一些端倪。我在学校的时候。我和尹济南住在一个宿舍里。

然而,我的专业选择和转换过程并不顺利。我硕士的研究方向是木刻。

看到最后一班同学画石板的时候,还是被吸引了。第一次看到它可以绘画,并且可以打印非常细微的变化。我想试一试,就偷偷向他借了一块石板。

教学检查结束时,系里的老师看到我画的石版画,问是谁做的。我对被批评有点紧张。

系领导认为我更适合从事石版画专业发展,系决定将我调到石版画工作室学习。

苏新平高明路

1988年底,“中国现代美展”策展人高明禄来美院选拔作品。当他看到我的石版画时。他选择了两件作品,并邀请我参加展览。

今天看来,现代艺术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展览。但苏心平一开始,甚至在展览开幕之前,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苏新平回内蒙古老家探亲。

后来才知道展览的盛况,在中国美术馆开馆那天才知道。几乎所有参展艺术家都出席了。射击,卖虾,洗脚,孵蛋。震惊了一系列挑战意识形态的当代艺术行为。

分类
当代

当代 | 林依林通过表演

林依林1964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林依林通过表演找到了对当下的思考方式。

他的诗意通过城市干预和特定地点的表演来表达。它借鉴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格局和文化经验;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社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林依林通过表演,以他移民美国的经历作为他许多作品的出发点。

Lin Yilin during a performance

林依林1964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林依林通过表演找到了对当下的思考方式。

他的诗意通过城市干预和特定地点的表演来表达。它借鉴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格局和文化经验;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社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林依林通过表演,以他移民美国的经历作为他许多作品的出发点。

safely manuering
Lin Yilin performing “Safely Maneuvering across Line Road”

象征性地,林的砖与建筑的建造和破坏有关,也象征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艺术家用他的身体介入一个公共场所,代表了快速的城市化,尽管很明显,但我们很容易忘记。


For other contemporary artists: Contemporary

From:

Apersonaldiary

Guggenheim

Artsy

分类
LAVORATO 当代

当代 | 艺术和自我内心的沟通 —— 朱雅宁


艺术 百觀你好,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吗,让大家认识一下你。

朱雅宁:我叫朱雅宁,今年23岁。目前就读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区,大三,今年九月就毕业了。

艺术 百觀: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和接触艺术的?学习艺术的初衷是什么呢?

朱雅宁:关于如何开始接触艺术,我觉得应该是和大家都一样,小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兴趣班,慢慢地呢,就越来越感兴趣。高中我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在那边接触并学习了相对比较不错的这样一个西方传统艺术,有了油画雕塑的基础。同时呢也对基本的艺术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艺术 百觀是什么让您选择当代艺术而不是传统艺术?对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看法,传统艺术是否对您有影响?

朱雅宁:关于如何从传统艺术感向导当代艺术,也感谢这个出国读大学的机会吧,应该在国内的时候我也许是因为年纪小。老师啊,或者是我所能看到的基本都是相对传统的,架上的。在出国后,开始接触一些新的东西,也更加充分的学习了20世纪以后的当代艺术,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发展。不管从材料媒介和主题都有不一样的点完全大大的超出了我曾经所理解的艺术范畴,而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不知所措的,因为有些颠覆,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坚持曾经的,抛下过去还是去选择新的东西,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一条比较合适自己的道路,虽然还存在很多迷茫,可是确实比刚出国的时候有了一些方向。我觉得很多出国的中国留学生都会存在一种在已经接触过的比较传统的艺术和后接触到的新兴艺术文化之间的纠结状态。但是其实后来我发现学过的这些传统艺术的观念和知识,它们都已经深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中,不管做什么的时候还是会体现出来,但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财富。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去接触新事物。这样的话自己的艺术观念才会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创造的可能性就会更多。

其实关于对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看法,我没有这个能力去很客观地下定义,但是对我而言他们都是作为学艺术的学生,应该去了解的东西。再者说关于如何界定传统与当代是有待商榷的,艺术市场日新月异,也许有一部分人会觉得上个世纪的一些先锋派艺术已经可以代表当代艺术了,可是呢,对于一些当代艺术从业者来说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种传统了。上个世纪后半叶有一个观念艺术家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哲学时候是艺术,这足以证明在上个世纪,尤其是后半叶艺术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到现在了,尤其是做为一个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外来人,接受这些新的艺术观念是需要时间慢慢消化的。

艺术 百觀: 据我所知你之前学的是雕塑专业,为什么选择做装置艺术呢?

朱雅宁:因为我们学的内容都在视觉艺术的范畴之内,在这个之中区分雕塑,油画,版画之类的方向。但是说白了我们就是选择了一个方式,一种像是工具或者是一个门类吧。去接触这个视觉艺术,慢慢的其实很多一些美国的艺术高校大学,他们可能已经没有这些雕塑,绘画这些的,他们只有一个视觉艺术系。所以说谈不上是一种转型吧,因为最终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

然后装置是一个我认为相对全面的语言,它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它就给了你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方式去表现你想表现的,所以这个是一个下意识的选择,没有特别多的考量

艺术 百觀: 你的作品所表达的是什么呢?从材料上的选择是如何思考的呢?

朱雅宁:我的作品不像是其他的一些作品那么鸡肋,不会像那种宣言一样表达什么,我就是想带给观众一种感受,一个比较就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讨论,当然也不是说要珍惜时间,这么严重的东西,就是一个平缓的状态。尽量用一个平缓的状态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的细腻感,这个可能是我一直以来贯穿作品的想法,我想做的东西就是这个,但是表达的是否充分还有待商榷的。

其实因为我也是初出茅庐的新青年艺术家,所以并非像那些成熟的艺术家考虑会很全面的。对于材料,我认为材料服务于表达,选择是因为适合,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最后的成品只能说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的去表达了我的状态和内容。

艺术 百觀: 最满意自己的那个作品?

朱雅宁:我最喜欢的作品是第三个,是和一个意大利女孩
火焰 一起合作的。这个作品是我第一次接触影像,而且通过这个作品让我明白合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前我们都认为艺术家是独立的个体,或者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就是很难去跟别的艺术家一起融合。但是在这个作品中呢,我们就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作品的完成度也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状态,所以我很满意。

艺术百觀: 如何看待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及以后的发展潮流您认为是怎么样的?

朱雅宁:装置和新媒体之后将成为主流,就是任何服务于生活的东西的这些设备,最后都会服务于艺术。自从我们历史上的艺术打破了传统和禁锢的界限,开始可以自由地运用任何形式和媒介,以后这些新的东西不再被艺术家所排斥了,所有的都可以运用。我认为甚至以后AR技术也会用的越来越广泛,包括3D建模,现在已经用的很多了但是我相信以后会用得更多了。这很好啊,我们没有必要停留在过去,就是接受嘛,因为不是你运用了新的东西就代表你抛弃了过去的一些文化遗产,所以我觉得就是有给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同时观者也有了更好的体验,总的来说还是一个积极的事情吧。

艺术百觀 在创作中是否有遇到过困难,您又是如何权衡的呢?

朱雅宁:困难其实最多的还是一些现实问题,就比如说你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材料,场地,包括设备的允不允许,还有就是创作的成熟度。现在我遇到的困难还是自己的创作还不够成熟,立场不够坚定,这个还是很难的。

艺术百觀 最后,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信条或思想?想告诉一些还在艺术道路上摸索的后辈们什么建议吗?

朱雅宁:信念和思想,其实最根本的就很简单就是真诚。真诚这两个字真的非常重要,有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坚持真诚的话,就会迎刃而解了。就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自我怀疑,对自己做的事情不信任或者是没有信心,但是我们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在真诚的做这件事,只要你是在真诚的做这件事的话,你这件作品和你做的事情就有了价值。

至于给学艺术的后辈们的建议呢,首先就是看个人的取向,其次就是要保持兴趣。如果要对这个方面没有兴趣,就不用学这个了,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因为我遇到的很多在学艺术的学生觉得,“啊这个学科也就这么回事,没有什么意思,”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真诚用心的感受到它的意义,不仅耽误了自己还败坏了这个学科,是不是,很鸡肋的存在?

初见她的作品时,给我一种沉稳安静的感觉,充满着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心想她应该是个文静成熟的女孩子,但经过对她的一番采访了解后,我对她有了些改观,话里字间夹杂着当下流行的词语,语气潇洒随意,不禁让人觉得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更是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谈论着对艺术和社会的看法。谈起创作时,想法也是独立有趣,有着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和独而不孤的特性,,,,

这不正是当下作为新出道的青年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吗?

分类
LAVORATO LAVORATE 人物 当代 艺术家

当代 | 爱旅行的插画师小可爱 —— 须臾

须臾,本名徐育。她说她当初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是她本名的谐音又诗情画意所以就用到现在。

根据她本人的介绍,她画画的介质有很多,水彩,彩铅,油画棒,碳条,板绘等等,一般一种材质用久了就会换,因为她总是试着去用更多的材质来表现画面。

《故乡的事》

起初我在须臾的微博上看到她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的童年在嘉兴某个小镇的小乡 十八岁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杭州,那时候看着出省旅游的人都羡慕到两眼放光。高中的时候看有人出国留学心里念着要是我也出国该多好。从买绘心开始就一直仰望着书上那些图文作者,想着如果有一天可以认识他们就好了,还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自由职业就好了。事情想到这里,世界就变奇妙了,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翘课攒钱去旅行,后来跟父母争取了个出国留学的机会,留学以后开始满世界乱跑,并且我也居然成了绘心的作者,也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更奇妙的是,那些我从高中就开始关注的大大现在好些我们成为了朋友和互粉好友(说到这里心里又乐出一朵花)曾经那些我只敢想一想的事情,一点点地就自然地照进了现实。前不久有个愿望去海边看星星看月亮,这一刻在这个海风撩人的露台上,星星缀满天。好像只要我可以想到的事,只要去做,我都可以做到。”

“夏天的西瓜地,是我儿时生活美好的回忆”

对须臾来说,画画不在于你的手法有多娴熟老练,而在于表现你想说的话。技法是物理上的东西,而真正心里的东西无关乎你的技法。任何都可以画画。

“有一年我住在托斯卡纳,小乡村式的生活方式让我享受了一个意大利人完完整整的生活”

像须臾,朋友眼中的她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最喜欢的事情可能就是画画和旅行了,偶尔喜爱烹饪。

“她真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的小女孩。”

朋友记忆中的她是一个背着两个书包自己跑到好远好远的西西里去旅行的女孩,书包里当然是装满了画画需要的装备。“跟着她你会很开心,她会给你讲她旅途中遇见的故事。”朋友说“因为须臾特别喜欢和别人聊天的,我记得当初罗马旅游偶遇她,跟着她认识了一个日本和韩国过来旅游的朋友,也听了他们的故事。感觉很奇妙!须臾真的巨有趣巨闯楞(东北话的勇敢)。”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须臾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给予我很多灵感,旅行画画看电影,去不一样的地方生活。我每天想画的东⻄西太多了了,只恨时间不不够多。”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

她也说过:“现场画跟画照片的感知力完全不一样。”

《南方日记》

《南方日记》是她的毕业设计,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个人绘本,这本书也算是她对她二十年来的一个交代吧。

绘本《远方》的内页

其实须臾的画就是她人生经历的故事,简单又美好。我们总是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来扰乱我们的旅行,但是跟着须臾的画,我们可以看到美景也可以跟着她的故事线走下去。

同时也可以期待一下她集结了三年的故事《一个人的意大利》。

最后你会不会有冲动说?

“我们去旅游吧!”

《南方日记》
《南方日记》
《南方日记》

个人简历

须臾,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现就读于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漫画研究生,同时为自由创作者,

现与《绘心》《画匣子》《中学生天地》《儿童文学》《国家地理》《旅行家》等杂志合作 连载发表图文,曾与红马童书,乐乐趣,明天出版社等杂志社合作出版图书《拉比齐历险记》《远方》。
已出版作品: 

2017年与明天出版社合作出版《远方》 

2017年与红马童书合作出版《拉比起历险记》 

2018年出版个人绘本《南方日记》(知音漫客) 

2018年与乐乐趣合作出版翻翻书《揭秘二十四节气》

分类
LAVORATO LAVORATE 当代 艺术家

当代|王望林,让世界看到东方英雄

青年艺术家王瑞林

王瑞琳(198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是一位北京青年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开始,他展开创作《逐梦记》系列。他说:“也因这个亦真亦假和合无常的世界渐渐给我带来的不安和美好。这样通过作品舒缓的讲述,让我找到自己心灵的平衡。顺其自然,给我的创作带来土壤和甘泉。”

王瑞琳说过,与这个世界隔绝很痛苦,但是这也可以减少世间的浮躁和诱惑,让他看清生活的本质和价值。作为逐梦记系列的主要作品,逐梦记方舟代表了他大部分的创作初衷和情感。

下一个系列是关于孙悟空的雕塑叫做《迷·藏》,在做这个雕塑之前,他研究了中西所有的猴子形象,他觉得美国的孙悟空,进口的猴,全是大块儿的,是一种金刚的形象。他认为这样的理解的不对的。他觉得孙悟空之所以是一只猴子,是因为在动物里面,猴是一种灵兽,智慧相对高,应该是靠智慧和灵气来取胜的,所以在方向上中西方理解是不同的。他认为真正能代表中国超级英雄的,不是紧身衣和肌肉血管就行的了,它不需要那些硬性的条件来证明自己,更多的应该是内在。

《迷 藏》系列作品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做猴子,他回答说“我就是想让世界看清楚东方英雄的样子。”

《迷 藏》系列作品

王瑞琳创作齐天大圣的发心,是想让世界看清楚东方英雄的模样。我一直认为迷藏系列的大圣就是王瑞琳本人,从作品本身来说,这种静谧隐忍而又充满力量的气场,是他本人无疑了。似乎王瑞琳本人也乐于将这种能量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下,似和风的海面,暗流涌动却不动声色。

《马 戏》系列作品

他始终记得4、5岁时第一次看到徐悲鸿《奔马图》时所受到的感动,情不自禁地沈迷于这些充满活力的动物,并用着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进行诠释。在他眼中,那是东方超然和西方理性的巧妙融合。再加上王瑞琳本就爱马,马,便逐渐成为他一段时间内创作的主题,最终形成系列《马·戏》。他将这种动物的生命能量融入不动声色的姿态之中,制造出作品中奇妙的张力。

王瑞琳认为作品一旦完成,他就以完全独立的形式存在,不再受作者本人的掌控。面对观者,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内心,创作的初衷就不再重要。王瑞琳认为作品一旦完成,他就以完全独立的形式存在,不再受作者本人的掌控。面对观者,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内心,创作的初衷就不再重要。当然人们会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意识去理解作品。而越是努力理解,就越是专注自身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也会通过同一件作品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我们这些观者也成为了作品的参与者。这便是他存在的意义,也是艺术的无穷魅力。

《马 戏》系列作品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那么雕塑就是静止的音乐。王瑞琳的作品也许算不上当今中国最好的,但可以说最动人的作品之一。

艺术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而是一个窗口,当我们凝视着它的时候,就是凝视着这个世界曾经拥有过的伟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