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胡为一-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当代艺术家

胡为一,1990年出生的上海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手法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他的艺术生涯始于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毕业于公共艺术专业,2016年毕业于学院跨媒体艺术系,获硕士学位。

胡为一的艺术之旅并非偶然。他的父亲胡介鸣也是一位活跃在当代艺术前沿的艺术家,在家庭背景下,胡为一从小生活在艺术氛围中,从小就有机会协助和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对艺术有了独特的理解和视野。在父亲的影响下,胡为一对待“艺术”的态度是严肃而平等的。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日常表达或一种普通的职业,这种态度使他在艺术创作中保持冷静和客观,从而创作出更真实、更深刻的作品。

艺术家胡为一

“胡为一的作品很有才华,能够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馈,有独立的生活,经常超越他的年龄甚至时代。”

胡为一的创作流派涵盖摄影、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他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并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熟悉而未知的艺术世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人性、生命和自然的探索和质疑。

胡为一的作品

《血湖》系列作品

胡为一易善于将各种媒介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它将城市空间视为创作的主体,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探讨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他的《低层次景观系列》、《侵蚀系列》等作品是对城市空间和人性的深入探索。在“低层次景观系列”中,他通过摄影和想象记录了城市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展现了城市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血湖》系列作品

在《侵蚀》系列中,他运用艺术装置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张力和冲突的空间,引发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反思。他用这部电影来捕捉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如山脉、河流和岩石。然后,他从医院提取胃液,并利用胃液的强酸性腐蚀薄膜,创造了另一个创造。在暗室里,他把胶卷放在胃里“打印”。在被胃酸灼伤后,电影被模糊的色彩覆盖,创造了一个扭曲而如画的景色,就像日落一样美丽。躺在病床上时,医生将一根管子从鼻子直接插入胃里,提取胃酸。疼痛甚至让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而这个过程不过是一种身体行为。通过他的有机体的参与,这位年轻的艺术家与大自然进行了密集、漫长和化学反应的对话。他把这个系列称为“自然地理学”,它仍在进行中。

《侵蚀》系列作品
《侵蚀》系列作品

你可以感觉到胡为一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和质感。他善于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将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打磨得尽善尽美。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侵蚀》系列作品

胡为一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凭借作品《静静地等着光穿过我的身体》获得第二届华宇青年奖组委会奖。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肯定了他的个人才华,也肯定了他的艺术哲学。此外,他还获得了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给他带来了个人的荣誉和尊重,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Sources

胡为一:静静等待光从身体穿过

读档 | 胡为一:蓝色骨头

胡为一与他的人间绮丽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冯冰伊-时空交织下的世界

冯冰伊,1991年出生于宁波,2009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2011年进入实验影像工作室。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并取得优秀毕业作品金奖荣誉。2015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纯艺术(Fine Art)专业并取得一等荣誉硕士(MA with Distinction)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年轻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哲学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她的作品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引领着艺术创新的新潮流。作为国内备受关注的年轻实验视觉艺术家之一,冯冰伊的作品一直以其细腻清新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空间绘画形式而著称。

冯冰伊是一位在视觉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青年艺术家,她的艺术哲学深受影像艺术和电影的影响,使用介于两者之间的视觉语言,作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冯冰伊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记录,更是用诗意的语言构建自信的叙事空间的过程。

从浪漫主义出发,从人与宇宙的巨大联系出发,再回到人与宇宙相互联系的自然,以及作品之前观众之间最有形、最可感知的联系。面对充满个体虚无和群体对立的当下世界,面对2020年的危机,冯冰伊希望用她对宇宙的好奇和钦佩,把人们带回同样宁静和充满希望的星空。

空中剧院 - 世纪末的印象主义者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CONJURER,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冯冰伊的特点是运用介于影像艺术和电影之间的视觉语言作为表现媒介,通过诗意的语言构建自我感知的叙事空间。她的作品清楚地感知到文本与图像之间关系的深化。通常,它以文本作为创建的起点,通过文本的注释和解释找到逻辑突破,重写并重新排序。这种创作方式使冯冰伊的作品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空中剧院 - 侏儒与巨人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DWARF AND THE GIANT ,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此外,冯冰伊还十分重视空间、文本和叙述之间的不同可能性对视觉语言的影响。她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视觉装置、摄影和动画,这些都为冯冰伊的艺术理念的呈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空中剧院 - 非凡的幻觉 THEATER IN THE SKY - EXTRAORDINARY ILLUSIONS,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冯冰伊的艺术风格独特而明确,她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冯冰伊懂得用一种亲切的目光去观察和解读世界,并通过作品传递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她的作品不再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抽象符号,而是通过具体的图像和不同图像的并置来简化“讲故事”,并使其成为一种“再现”形式。这种类型的“再现”不是简单地模仿或复制现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阐述和创作,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场景、语境或历史中隐藏的真相。

冯冰伊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时空交织感,艺术家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一个与时间和空间交织的世界,让公众在作品的视觉中有无数可能的时刻。

空中剧院 - 日蚀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ECLIPSE, OR THE COURTSHIP OF THE SUN AND MOON,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这种时空交织的感觉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而奇幻的色彩,给人一种置身于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的感觉。

空中剧院 - 梅里爱的魔术 THEATER IN THE SKY - THE UNTAMABLE WHISKERS, 2020
数字绘图与拼贴,艺术微喷 Digital painting giclee-printed on archival paper
25.37 cm × 42 cm
Edition of 3 plus 2 artist's proofs

近作包括:个展《She Walks in Beauty》《愚者黄金》《冷事实》(千高原艺术空间),《你一生的故事II》(剩余空间)。主要群展《你一生的故事I》(长征空间,北京),《太平广记》(红砖美术馆,北京),《可善的陌生》(UnArt中心,上海),《天涯芳草》(特拉华当代艺术馆,美国),《退浪》(赫尔辛基影像艺术节,芬兰),柏林PANDAMONIUM又一次发声——来自上海的媒体艺术(Pandamonium——Media Art From Shanghai)。

Sources

冯冰伊 千高原艺术空间

人物| 冯冰伊:时空交织的世界 

冯冰伊:冷事实

你一生的故事II | 冯冰伊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艺术家

当代|胡昀-一切都一样

胡昀,1986 年出生于上海,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墨尔本和上海。

胡昀的作品包括绘画、水彩画、表演、录像和装置。胡昀擅长把不同人物和故事的经历调动起来,把过去的各种素材重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因此,艺术家和观众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艺术家的每一部作品。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预先确定的、相互关联的共同主题。

《无题(棕榈树 )No. 2》,纸本水彩,76.5 x 56 cm,84 x 63.5 x 7 cm (带框),2014 / Hu Yun, “Untitled (Palm No. 2)”, watercolor on paper, 76.5 x 56 cm, 2014

胡昀本身主要从事建筑结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与自然密切相关,有些作品关注植物和昆虫等元素,而另一些则围绕自然现象展开。胡昀怀着一颗怀旧的心和对观众的警示态度,关注自然,他将简单的概念和元素融入作品中,转化为简单的形式,创造了丰富的体验。他喜欢以有趣或有趣的方式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

《无题》,马鞍,瑜伽垫,尺寸可变,2016 / Hu Yun, “Untitled”, saddle, yoga mat, dimensions variable, 2016

胡昀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简单而质朴的美,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给人一个真实的快乐和安全感。它倾向于以一种平静与平和的感觉来改善社会,而不是用一些艺术家强大的创作方法。

胡昀的艺术作品

“宝箱”(素描),装置,100x80x80cm,木板,丝网印刷,彩色,2012

“宝箱”(素描),装置,100x80x80cm,木板,丝网印刷,彩色,2012

在胡昀2008年的作品《一切都一样》中,房间中央的柱子看起来和他没有什么不同,以肉眼无法分辨的极其缓慢的速度在我们面前安静地来回移动。巨大圆柱体每一毫米的运动都成了一个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像一首诗一样慢慢展开。

胡昀的新系列更多地关注自然史研究,以获得新的艺术反思。展览“神秘花园一号:江边”围绕着一种中国特有的动物展开。这种山鸡,也被称为长尾白母鸡,在李贞的《物质媒介黑帮》(1586)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19世纪初。19世纪,和东方其他独特的动植物一样,它是由一位在东印度公司工作的名叫约翰的茶艺大师发现的。这条河(1774-1856)是第一条引入西方的河流。在他每年的广州出差期间,里弗斯委托当地画家创作各种动植物插图,收集动植物标本和种子。胡云的作品以各种叙事线索为基础,试图重构历史信息、传说和个人经历。

《神秘花园二:里弗斯的雉鸡》

当好奇的英国人在上海附近猎杀这种珍禽时,他们发现它“总是快得看不清……”正是这短短的一幕激起了西方人的好奇心,创造了一个传说,一个故事。正如这位艺术家所说,“历史总是隐藏在无形之中,我们通过不同的记忆、经历和理解来观察、搜索和推测。”

《神秘花园二:里弗斯的雉鸡》

胡昀参加了第六届新加坡双年展(2019)、第十一届广州双年展、第四届广州双年展、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他的作品还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等机构展出。他的个展包括201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微观景观”;“我们从未离开”,西安组委会,西安,2017;“叙事病”,艾可,中国上海,2016;“小心处理”,艾可,中国上海,2013;“我们的祖先”,歌德开放空间,中国上海,2012;“自然中的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伦敦,2010年。

Sources

AIKE 胡昀

HU YUN: MOUNT ANALOGUE

胡昀 展览

“进化:惑”于元•空间隆重开幕

分类
博物馆 在博物馆 人物 传统 典藏故事 古代 艺术家

故宫博物院|从洛神赋图来探索中国的绘画理论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这幅画是顾恺之读了曹植的《洛神赋》后有感而发所画。这幅画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等表现手法来看,都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目前馆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是宋代的摹本。

洛神赋图片段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

作品介绍

创作背景

传说《洛神赋》的作者曹植年少时与甄逸的女儿相爱,后来甄逸的女儿被迫嫁给了曹植的哥哥为妻,但她却又在生了儿子后被陷害而死。在其死后,曹植写《洛神赋》作为纪念。顾恺之知道这个故事后大为感动,遂画出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片段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

主要人物

这幅画的主要人物是曹植与洛神。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眼望痴痴地望向水波上的洛神,十分神往。而洛神梳着高高的发髻,被风吹起了衣服,有一种飘飘欲仙来自天界的感觉,她欲去还留,眉目间流露出倾慕之情。整个画卷里画家一再安排曹植与洛神见面,但即使日久生情,洛神最终不得不离开,留下曹植站在岸边,终日思念,最终黯淡离去。

洛神赋图片段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

顾恺之在刻画人物时,故意将曹植的侍从处理得呆板,从而衬托出曹植的喜不自禁。观众看到的是曹植专注且激动的神情,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这个表现手法和顾恺之的艺术理念相观,顾恺之认为画人不能单单刻画人物的外表,也要刻画出人物的内在。人物的内在精神是表现人物的重点。顾恺之的理论对中国后期绘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画追求“神似”的基础。

洛神赋图片段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

山水

在洛神赋图里,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失调,近景与远景并没有区分开,人物和山一样高。这也是早期中国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情况,一直到隋唐时期才有所改善。

洛神赋图片段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

动物

顾恺之根据《洛神赋》的描绘,创造了许多珍禽异兽。事实上这些动物生活中是没有的,完全是顾恺之想象出来的。比如他画的龙就长了鹿角,他画的鱼也长了豹子的头。它们奔驰在江上却没有水花,仿佛在空中飞过。

洛神赋图片段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图的意义

洛神赋图不仅代表了东晋时期最高的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后期中国绘画的发展,使中国画向更加注重“神似”的方向发展。

来源

洛神赋图

故宫博物院

顾恺之

分类
在博物馆 传统 典藏故事 古代

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一个打破传统的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此画有两个复制品:一个是宋代的复制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个是明代的复制品,由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这幅画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的时代背景

据传韩熙载出生贵族,能力超群,在南唐为官。但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而自己却无力回天,因此纵情声色。南唐后主李煜有意重用韩熙载,因此派画师顾闳中去韩熙载府邸记录韩熙载宴请宾客景象。既观察韩熙载是否真的放荡不羁,又想以这幅画劝诫韩熙载停止这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韩熙载夜宴图就是顾闳中凭借观察到的景象,并通过自己的想象绘画出来的。

韩熙载夜宴图的具体内容

这副画分为五段,顾闳中采用屏风、床榻、管弦乐等来分隔画面,打破了传统的构图观念,将先后进行的事情统一展现在一幅画面上。

第一段:“听乐”。

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

第二段:“观舞”。

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

第三段:宴间小憩。

这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此时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随后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两位女子好像还在对今晚的宴会津津乐道,更加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红烛已经点燃,枕头也已放好,以便随时可以躺下休息。此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古人宴会的场景,他们遮窗夜饮,载歌载舞,累了就歇一会儿,常常忘记了昼夜的变化。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

第四段:管乐合奏。

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

第五段:宾客应酬。

这一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的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的意义

画面中的情节随着韩熙载而展开,我们观察到即使他倾听演奏,亲自击鼓,欣赏独舞。但即使是这样欢乐的氛围,韩熙载也是心事重重、双眉紧锁,这与欢乐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南唐政治风雨飘摇,通过这幅画中韩熙载的形象我们也能理解韩熙载的苦衷。这幅画细化了主人公在当时复杂的形态下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揭示了政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因此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是中国一副极为珍贵的绘画作品,也是我们研究五代南唐时期社会、文化、艺术等的重要文献。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

来源

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百科

顾闳中

韩熙载

分类
当代 Contemporary 人物 当代 艺术家

赵琪: 画是小笔记本上的作品

赵琪 1954
年生于辽宁省晋县,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赵奇想把这些画叫做小笔记本上的作品。因此,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按照惯例。我们经常称这种类型的绘画为“工作室”,或者速记或类似的东西。赵奇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国画、油画、版画等美术馆的展厅里不能摆放速写、速写?

在赵启对绘画的理解之外,我认为作品是一种叙事,画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些小书本上的绘画不像展出的作品那样“正式”,但它们的本质仍然是一些深思熟虑的东西。

这些画是随意的,时而站着,时而坐着,时而靠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在画画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一定是被眼前的画面感动了。是的,这些图像是画在物体面前的,不是凭空想象的。——这和其他职业不一样吧?

——所有的作品都是带着情怀送来的。突然我觉得说出这个事实是错误的。因为有些画面也是拿着笔粗心画的时候很枯燥的。绘画时,画面看起来很有趣。绘画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行为,我们不知道画笔的末端附着在哪里。

当代艺术通常是指自1979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在油画、雕塑、版画等领域创新和颠覆现有规范的艺术,包括摄影。安装.概念.性能。视频。多媒体和其他新的艺术形式。中国艺术界将1979年的艺术展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

分类
当代 当代 艺术家

当代 | 苏新凭: 艺术, 我 的生命

苏新平观点

苏新平,内蒙古中部济宁人,今乌兰察布市人。1960 年代的人口只有 30,000 人左右。在今天看来,它只能算是一个小镇,一个土坯房,还有几栋楼。

1977年1月,我应征入伍。军队规定新兵必须在公司培训一年,第二年只能从事与绘画有关的工作。

在公司住了半年的一天,晚上读书看报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招生的消息。在报纸上,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苏兴坪 军事艺术

苏心平决定报考武艺,于是去找军长谈谈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得到了普通士兵不能报考的答案。这种回答很难打动我。那个时候,军人上大学只有一种方式,就是退役。

Chinese works

退伍后,我到济宁市文化中心工作,能够全身心地复习。五月,正是大学招生和注册的日子。

我能选择的专业学校只有天津美术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

内蒙古属于华北地区,当时国家规定不允许跨地区考试。

至于我为什么选择版画艺术家作为专业,我觉得可能是理解上的问题,因为我在军队里画过很多黑白插图。我认为黑白绘画只是一种版画。

海外生活

198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当时美术学院的学术氛围无与伦比。你只能从我的同学和同事那里看出一些端倪。我在学校的时候。我和尹济南住在一个宿舍里。

然而,我的专业选择和转换过程并不顺利。我硕士的研究方向是木刻。

看到最后一班同学画石板的时候,还是被吸引了。第一次看到它可以绘画,并且可以打印非常细微的变化。我想试一试,就偷偷向他借了一块石板。

教学检查结束时,系里的老师看到我画的石版画,问是谁做的。我对被批评有点紧张。

系领导认为我更适合从事石版画专业发展,系决定将我调到石版画工作室学习。

苏新平高明路

1988年底,“中国现代美展”策展人高明禄来美院选拔作品。当他看到我的石版画时。他选择了两件作品,并邀请我参加展览。

今天看来,现代艺术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展览。但苏心平一开始,甚至在展览开幕之前,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苏新平回内蒙古老家探亲。

后来才知道展览的盛况,在中国美术馆开馆那天才知道。几乎所有参展艺术家都出席了。射击,卖虾,洗脚,孵蛋。震惊了一系列挑战意识形态的当代艺术行为。

分类
当代 艺术家

当代|康剑飞:与自己和解

与自己和解

康健飞年轻的时候,康健飞就盼着过年。康健飞长大后,真的很怕过年。如果总结恐惧的原因,还会有更多。最核心的想法是因为对时间的恐惧。总的来说,一个悲观主义者,康健飞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我心目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康健飞喜欢酒,康健飞喜欢自己喝酒。康健飞喝醉的时候,康健飞可以更清晰的看清虚幻的世界。那是另一个我,也许那才是真正的我。我越来越害怕和别人一起喝酒,怕康健飞控制不住醉酒的自己,伤害了别人。康剑飞总想洞悉世间的秘密,从不相信既定规则,

迎接新年

年少时,就盼着过年。长大后,我真的很害怕过年。如果我总结一下恐惧的原因,就会有更多。我认为最核心的事情是因为对时间的恐惧。总的来说,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我心目中的世界是不同的。我喜欢酒,也喜欢自己喝酒。当我喝醉时,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想象中的世界。那是另一个我,也许那才是真正的我。我越来越害怕和别人一起喝酒,害怕自己控制不住醉酒的自己,伤害到别人。总想洞悉世界的秘密,从不相信既定的规则,总觉得有一条无形的线连接着世界。

一个孩子

小时候,能记得上学的老师的话不多。班主任说了一句话。不得不打破砂锅,问到底,以至于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个原则。如果你正面临一道数学题,那一定是对的,但它似乎并不是一个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好方法。求真是一种态度,求真的方法是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但不要以求真的态度去触动社会。好像太矫情了。有些问题要多年以后才能解决。否则,放手吧,放手吧!和自己和解。

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

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某个角色。被人盯上,你就是演员,演戏几乎就是你的宿命。世上没有永远的宴席,也没有可以演不完的戏。时间之前,一切都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决定论和交替因果关系中与自己和解,就像太阳从东西洛升起一样纯属自然。

但所有的人都会追求生命的意义,尤其是这些多愁善感、笨拙的艺术家,他们画画是为了意义,把小便池放在美术馆里是为了意义,就连小便也是在追求意义。也许对其他人来说最无意义的部分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终极意义。在时间面前,意义会消散,逐渐改变,重生为新的意义。弗洛伊德把我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但无论是欲望、意识还是道德,它仍然围绕着“我”,我是谁?我又是谁?

相信在世界的规律,与自己和解并在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是内心的平静。所以,在今年年底,我选择和自己和解。

分类
当代 当代 艺术家

艺术家自撰|张晖:喜欢北京周边的山

艺术家:张晖
1968年出生于北京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2005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和设计学院硕士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生活在北京,我喜欢去周边的山里走走,一般早上八九点出发,有时和两三好友,有时自己一个人,开车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一百公里左右就有一些线路可以走。如果是四五小时的线路,我会带一点吃的,比如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或者豆包,有时会带一个煮鸡蛋,一般不带咸鸭蛋,会比较咸,还会流油,不方便。一定要带点甜的,比如几块糖,两块点心,或者两个能量棒。冷天带一瓶500毫升的水,热天带两瓶,如果在七八月份会准备三瓶。北京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山头很多,一般停车的地方都在500米左右了,两千米的山只有三座,东灵山2303米,海陀山2241米,雾灵山2118米。户外徒步有阳光,充分补充氧气,还有树木花草山石的气息。是一个挑战自己极限,又放松愉悦的过程。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里,描绘了他的生活日常,在阳光下跑步,吃烤鱼,喝啤酒,写作,听音乐。真是美好的日常。我还喜欢他的《挪威的森林》的结尾部分,玲子为渡边做了火锅,然后他们边谈吉他边唱歌,为直子举行了“真正”的葬礼,连续弹唱了五十一首歌曲。超度直子的灵魂,也是在救赎自己。之后,他们“理所当然的相互拥抱”,然后做爱。

我喜欢巴赫的音乐,宗教感和神性。特别是他的赋格,音符的追逐逃遁缠绕流动。喜欢印度传统音乐,连绵不断,源源而至,娓娓道来。喜欢爵士。喜欢马勒,特别是他的第九第十交响曲,永恒,超越死亡,让人窒息。

叔本华说,我们都是自己意志的奴隶,被困于食物,性,金钱和控制的欲望中,艺术是将我们从扭曲枯燥无聊痛苦的现实中拯救出来的一个可能途径,艺术可以赋予我们超越性,它具有这样一种能量帮助我们实现精神上的逃离。

这些年画了几个不同系列:城市,树和枝叶,人,色块石头,云,格子。这些画背后有很多的历程和思考,现在让我陈述清楚这些思想背景有些困难。

2020年 布面丙烯 38x45cm

2020年 布面丙烯 38x45cm 

2020年 布面丙烯 38x45cm 

2020年 布面丙烯 38x45cm 

2020年 布面丙烯 38x45cm 

分类
当代 当代

当代 | 袁媛 – 建筑绘画

中国艺术家元元以其独特的绘画、专注于建筑主题和无可挑剔的技术而闻名于国际艺术界。它们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体现在记忆的诗意中。 

Yuan Yuan, Confessionary II, 2013, oil on linen
Confessionary II, 2013, oil on linen

浙江故里

袁媛 1973年生于浙江,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获得美术专业毕业,2008年获得美术硕士学位。元元在那里学习的时候,中国社会还很保守。学院“就像一个天窗,永远为我们敞开”。他受益于一个藏有外国期刊的图书馆。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和柏林。

他的作品深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她在他中学时学习了中国画。此外,这位画家还受到了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大地艺术)和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观念艺术)等西方艺术家的启发。  

Yuan Yuan, Breakfast, 2013, oil on canvas.
Breakfast, 2013, oil on canvas.

元元题材以室内为主,取材于实景,加入一些虚构的元素。有时他还操纵建筑细节,从而操纵场景。他描绘的似乎介于现实和幻觉之间。 

袁媛的所有画作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只是让他们瞥见了昔日的辉煌。

艺术家说

“废墟给了我们一种安全感,它们是没有压力的生活空间,所以你可以为所欲为。废弃的地方也是公共的,这意味着您可以进入和参观。这类似于观看艺术作品的观众的过程。我在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寻找留下的残余痕迹——与其说这个地方现在有什么,不如说这个地方很久以前是什么,谁也拿不走,也看不见。“

Yuan Yuan, A Home for Home, 2012, oil on canvas
YuanYuan, A Home for Home, 2012, oil on canvas
Yuan Yuan, Fairy Dream Liner 3, 2008, oil on canvas
YuanYuan, Fairy Dream Liner 3, 2008, oil on canvas

绘画的构图是高度结构化和有序的,由所描绘建筑的几何细节决定。袁媛的画作是他对构图中每个单独表面的描述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特别是,她对马赛克和瓷砖图案着迷,无论是在地板、墙壁上,还是在游泳池和淋浴间。

他能够在相同的配色方案中使用无限多种色调来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在他的画中,气氛常常是潮湿的,有水在水池里,有的从天花板上滴水,有的在腐烂的墙壁上滴落,心情是忧郁的。为了达到潮湿表面的效果,他涂抹了几层稀释的颜料。中国古典绘画技法。  

Yuan Yuan, Meteoric Water, 2011, acrylic on canvas
Yuan Yuan, Meteoric Water, 2011, acrylic on canvas
Yuan Yuan, Swimming Pool II, 2010, oil on canvas
Yuan Yuan, Swimming Pool II, 2010, oil on canvas

乍一看,袁媛的画似乎没有任何人的存在。这并不完全正确。她想通过描绘人类活动的痕迹来代表人们,这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 

因此,她也传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过渡感和历史感。 

Yuan Yuan, Mirror, 2011, oil on canvas
Mirror, 2011, oil on canvas

For more Chinese art: Abgstage01

***